今日《新闻联播》速览〔2024.4.19〕
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、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。
鲜明对比背后,是吉林利用政务一张网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切实举措。为让居民实现安居梦,抚顺市结合本地房地产去库存,决定实行货币化安置。
去楼市库存:控增量优存量在供给端稳步发力楼市很平稳,我打算再好好看几家,不着急出手。力争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去产能任务。在黑龙江,一些城市着力推进简政放权,针对政府部门慢作为、不作为开展严格巡查。去留之间,新旧动能逐步转化,正在释放出东北振兴的新活力。今年7月,黑龙江印发《黑龙江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》,指出到2020年底前,压减炼钢产能610万吨。
从繁荣期进入到调整期,必须下壮士断腕的决心。淘汰落后产能、清理楼市库存、补齐发展短板在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时,东北三省大胆突围,奋勇谋变,或为发展厘清阻碍、或为转型蓄积动力、或呈现触底企稳态势,新一轮全面振兴的点点星火正在发轫。另一方面,去产能的过程中将影响到各地形形色色的各种产业链,导致当地经济会在短时间内难以重振,因此去产能过程将比较慢。
在全国煤炭、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,为何会出现煤炭价格高涨、供应紧张的现象?宋清辉:市场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,钢铁产品和煤炭产品在今年8、9月份的需求大幅提升。实际上这完全能够理解,在当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境下,虽然去产能对未来的宏观经济有利,但由于产业环环相扣,操之过急、压力过大的调控模式,还是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,这也是我们将面临的一大困难。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,与之相关的钢筋、水泥行业去产能速度就会比较快。全国煤炭行业退出产能约1.53亿吨,完成全年目标的61%,这意味着8月份煤炭去产能占全年任务的23%。
对于清退人员最为重要的是安置,那么针对于不同工种、年龄结构的人群而言又有不同安置方法。首先要搞清楚的是,我们产能是总体过剩还是行业、局部地区过剩?过剩到什么程度,是很严重还是程度比较低?如果情况不同是不是开同一个药方?所以要因地制宜,实施不同的方案,一刀切的办法未必是一个最理想的状况。
宋清辉:由于我国钢铁和煤炭的整体情况是一直供大于求,因此当前的供应紧张并不会影响到去产能目标的完成,也就是说只要按照规定去做、严格执行,全年的去产能目标是能够顺利完成的。宋清辉:在市场失衡的过程中,如果政府不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,市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令价格均衡。对于去产能,不能跟着市场短期的波动走,更重要的是,资源的配置要由市场来决定,职能部门应当将供求关系更多地交给市场自己去决定。可以说,这部分人群是需要通过资金来实现安置的。
当倒闭潮出现之后,煤炭和钢铁的产量将大幅减少,随后又会出现供不应求、价格疯涨的局面。产品价格的提升属于季节性因素记者:煤价近期涨幅较快,发改委此前为控制煤价过快上涨已经启动了一级响应,每日煤炭产量增加了50万吨。将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,如果情况仍在延续,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,确保煤炭稳定供应。一些地方在执行的过程中,因为要稳增长,去产能的目标就会延后,地方执行的时候就会打折扣,不会想办法落实。
比如房地产在很多城市还是比较火爆的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去产能的压力。煤炭产能严重过剩是该行业长期过度生产导致的结果,因此我国才会逐步开始对过剩的产能进行限制
近日,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指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80%以上。将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,如果情况仍在延续,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,确保煤炭稳定供应。
记者:在去产能的过程中,如何看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行政干预之间的关系?林江:因为区域不平衡,冷热不均,一个全国性的政策,具体到地方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,有的地方可能会矫枉过正,有的地方又做得不到位。如何化解这些问题,完成职工安置?宋清辉:今年年初,兖矿集团发布的文件指出将继续优化定员,减少存量,限制增量,控制员工总量。全国煤炭行业退出产能约1.53亿吨,完成全年目标的61%,这意味着8月份煤炭去产能占全年任务的23%。国企改革通过兼并收购、重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另外,去年开始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比较厉害,市场的不景气也会促使企业主动去产能。煤炭产能严重过剩是该行业长期过度生产导致的结果,因此我国才会逐步开始对过剩的产能进行限制。
记者:煤炭供应紧张会影响去产能目标的完成吗?全年去产能目标能否顺利达成?存在哪些困难?林江:如果不去产能的话,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就实现不了。葛丰:通过去产能之后,可能供给相对减少了,然后市场价格就会上升,价格一涨,需求增大,短时间内个别地方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。
一方面,钢铁和煤炭价格的上涨令很多地方都心中有所不甘,希望借着涨价的机会再生产一把而非急流勇退。葛丰: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要转化,地方不要去过多地像企业一样来做决策,应该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,更多地做好职工安置的托底工作。
例如对于近五年就可以退休的人员而言,可以直接买断工龄实行内退,以体现企业人文关怀,主要作用一是在于稳定、安抚情绪,二是解决这些员工退休前的后顾之忧。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,能够快速矫正市场的不稳定,使价格回归到较为合理的区间,这对宏观经济发展而言,实际上是有利的。
如何正确统筹去产能和职工安置的关系?虽然中央设立了1000亿元奖补资金用于职工安置,但这些资金要求地方配套,经济不好的地方资金配套也有很大困难,难以拿出足够的配套资金来用于职工安置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,很多地方都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。世界各地政府都会对自身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各种限制、干预。而在此前,发改委针对煤价上涨,局部供应偏紧,启动了一级响应,拟日增加产能规模50万吨。
对于清退人员最为重要的是安置,那么针对于不同工种、年龄结构的人群而言又有不同安置方法。严格监控让去产能行动得以落实记者:发改委此前表示,今年前7月钢铁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%、38%。
另一方面,去产能的过程中将影响到各地形形色色的各种产业链,导致当地经济会在短时间内难以重振,因此去产能过程将比较慢。现实当中,地方从GDP的增长考虑,肯定不愿意主动去产能,但是如果不用行政手段去产能的话,过剩的问题就解决不了,造成浪费,浪费意味着效益低下,所以还是要雷厉风行地推动去产能。
今年初以来,包括外贸出口等经济上的亮点并不多,要发展先进制造业、高附加值产业,都是要以去产能为前提,旧产能去不了,新产能是不可能产生的,这客观上就要求腾出空间让新的产能生长。另一方面就是前期的去产能要求并未严格被执行,276个工作日减量生产制度没有落实,有些钢铁项目会在检查组检查时按量生产、检查组离开后继续我行我素,因此导致去产能目标未能快速实施。
再次,与经济的大环境也有关系。煤炭和钢铁去产能进度从8月份开始快速提升,一方面,相关企业逐步的退出,本身就需要时间,在今年年初国务院作出相关要求之后,方案下发到各地本身又需要一段时间,各地制订符合自身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,因此导致了上半年的缓慢进程。部分地方,比如山西可挖的煤炭已经不多了,而且煤炭的品位并不高,通过清理关停,对一些小煤窑采取整顿,去掉落后产能。这是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和钢铁企业采用的方式,当然说得好听叫做优化人员结构配置,不好听的话就是裁员或是清退。
但是,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改革、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,而不是靠一个简单的政策就能解决。其次,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,地方政府为稳增长,在结构改革、转型升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。
本来中国经济就存在区域的不平衡,产业结构的失衡,各地不一样,所以要想办法把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要引导地方尊重市场规律。对于去产能,不能跟着市场短期的波动走,更重要的是,资源的配置要由市场来决定,职能部门应当将供求关系更多地交给市场自己去决定。
葛丰:因为产能过剩的问题本来就是在地方追逐增长的驱动下产生的问题,现在在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,国有企业对去产能政策的响应比较到位,效率比较高。强化培训、比武练兵、考核鉴定,增强员工结构。